目前分類:身體形象、整形心理學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昨天小志志醫師發表一篇精采的病患心理學文章『你一定要醒過來』,講病患因為特別的利益,例如工作、保險、或小朋友不想上學等,而裝病或假裝失能的『詐病』情況(Malingering)。文章的場景因為在急診室,又牽涉愛情,所以特別戲劇化。我處理『詐病』病患的第一次經驗也是在急診,學長甚至給了神奇的點滴一千毫升,事情發生在宗教醫院一位宗教信仰虔誠的信徒上,印象很深刻,細節就不方便分享了。

整形外科會遇到兩種相關的情況,可是病患不知道自己在裝,也沒有明顯的外在特別利益誘因,所以教科書跟老師都提醒我們在臨床上要注意這個『詐病』以外的可能性。在精神病學的診斷上,這種情況是因為病人內在的認同問題,潛意識上使自己保留在生病或者住院的角色,一直表現疾病的症狀、甚至有隱密的自殘行為,連病患意識上也不自知。munchausen video _encyclopedia  

文章標籤

劉醫師聊整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『美容醫學,尤其是整形外科,藝術的成份多於科學,怎麼可能量化?』同樣的問題,美國的老前輩早已討論過。請見 2003 年美國整形重建學會雜誌的論文,如果您使用 PubMed 文獻搜尋引擎的話,您可在右上的相關文獻,看到 2005~2010 年至少還有七篇類似主題的探討。

劉醫師聊整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